北京展览馆 87 米塔尖上的那个五角星,你知道怎么弄上去的吗?
我见证了它从无到有:一队队的解放军和工人,拿着锹镐,喊着口号,唱着歌曲,挖着地基。
直到那颗重达半吨的大五角星的出现,不光让苏联的现场专家犯了难,更是直言我们不可能靠人力运送到 87 米的塔尖。
可偏偏我们中国工人不信邪,愣是一顿饭的功夫,把这个难题解决掉了。
而这个秘密,也终于在 11 年后让我解开了……
你可能想不到,就在 70 年前,刚刚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赢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
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基础建设极为落后。
当时的首都北京,最高建筑竟然是只有 57.8 米的辽代天宁寺古塔。
旧时北京天宁寺古塔
但不久后,一栋高达 87 米的建筑拔地而起,超越了天宁寺塔,成为北京城第一个现代建筑,重新描画了北京的天际线。
让首都建筑的最高点,提升了三十米!
这个建筑就是苏联展览馆,1958 年后更名为「北京展览馆」。
塔顶大五角星在 76 年唐山大地震中掉落
后更换的大五角星比 54 年那颗小
可是,展览馆上那颗重达半吨的大五角星是怎么被安装上去的,终究是个谜。在当时没有重型机械的情况下,究竟是谁用了什么「神技」?
我父亲张爱国和那一代共和国的同龄人,目睹了新中国从百废待兴到现今的发展历程。
他亲口对我讲述了那个尚且落后的年代里,大五角星的安装「秘密」,正是中国人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体现。
他的每一句话,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里,跳动的脉搏。
我叫张爱国,1953 年的时候,我 5 岁,家住在北京西直门附近。
我的父亲是朝鲜战场归来的志愿军,穿过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成为被敬仰的英雄,而我就顺理成章成了全院的孩子王,神气无比的「司令」。
我父亲开过的苏制「嘎斯 51」卡车,使用过的「波波沙」冲锋枪,拉过的「卡秋莎」火箭弹,成为了我向其他孩子吹牛的重要谈资,每每听得这帮小子大流口水。
1956 年左右北京西直门样貌
当时大人们都在忙着建设新中国,我们这帮小屁孩又过了去幼儿园的年纪,大都在家等着小学接收,胡同大杂院就成了我们的乐土。
打仗掏鸟爬城墙;捞鱼摸虾扎蛤蟆,童年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经常有老人看到我们羡慕地说:「你们这些新社会的孩子,真是有福气。」
这一年的中国在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在国际上打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形象,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大干快上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风气朝气蓬勃,每一个人都为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努力奋斗。
大好河山,满怀希望!
此时的中苏关系异常紧密,苏联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老大哥。
曾经的新中国一穷二白,老大哥跟我们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援助中国的工业企业项目 156 个,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手把手拉着新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家跑进工业国家之列。
中苏友谊海报
在我们这群孩子心中,苏联是中国的盟友,苏联人是中国人的兄弟,我们联起手来,必能将赤旗插遍全球。
而苏联的成就,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小孩子都知道这样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能隐约感觉到,新中国将在父辈和我们这一代的建设下,变得无比强大!
但我没想到,我心中强大的苏联专家也有卡壳的时候。
转过年,我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当时的北京,只要出了现在二环路的范围,也与农村无异。
离家不远的北京西郊公园,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动物园,是我们这帮孩子新开辟的战场。
这年四月的一天,在我这个「司令」的指挥下,「军长」、「师长」、「士兵」等等,带着各式「武器」,成编队往公园开进,一路上好不威风。
就当我们路过公园东侧时,见到一处工地上红旗招展,劳动号子喊得震天响。一队队的解放军和工人,拿着锹镐,喊着口号,唱着歌曲,正在挖地基。
他们强壮的身影挥汗如雨,锹镐齐下,场面热烈又不失秩序感。
我们这帮孩子简直看傻了眼,仗也不打了,在不远处站成一排一个劲地猛看。
「军长」瞪着眼问我:「司令,解放军和工人叔叔这是在干什么呢?」
我哪知道要干什么,但司令怎么能在部下的面前丢脸,就假装很内行地说:「看样子是要挖战壕,做战略纵深,防止美蒋偷袭北京」
北京动物园老照片
其实这些话都是我偷听父亲和战友的聊天胡说一气,反正这帮孩子唯我马首是瞻,我说什么他们都信。
回到家,我就把一肚子的「战略部署」忘个精光,解放军和工人叔叔的英姿倒是一直在眼前闪动,晚上我给父亲讲了白天的见闻,没想到他竟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来,为更好地向苏联学习城市整体规划以及建筑设计,政府决定在西郊公园东侧兴建苏联展览馆,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展览馆。我们这帮孩子看到的,正是苏联展览馆的建设工地。
父亲笑着说:「儿子,你知道吗?这是新中国第一座展览馆,将会展出苏联人民吃、穿、住、用、行各方面的物品,这些都是中国人要学习的东西,建成时我一定带你去开开眼界!」
他的一席话让我心旌荡漾起来,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给我的「部下」们「科普」起来:「告诉你们,我爸开过的『嘎斯』车还有别的苏联好东西都放在展览馆!」
见这帮小子们被唬得一愣一愣,我别提多爽了。
自此,我们这帮小孩子成了展览馆建设的忠实观众和义务监工,一有空,我们就跑到施工现场,眼见它像变魔术一样耸立起来。
而父亲,则成了我了解展览馆的「情报」来源,院里的孩子们每天饭后准时来找我听故事。
我把从父亲那听来的消息源源不断的再转给他们:「知道吗,展览馆是咱们中国人和苏联专家一起设计的,参考了苏联建筑,因为要放飞机、火车、拖拉机和我爸的卡车,所以修得倍儿结实,炮弹都炸不穿。」
「司令,展览馆这么厉害,咱们自己能建好吗?」
「废话,世界上没咱们中国人干不成的事儿,再说了,还有苏联来的专家帮助咱们,咱们中苏之间联起手,敢教日月换新天!」
54 年的春天转眼就到了,展览馆也已经初现规模。
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它是由几个长方体构成的宫殿式建筑,像个「山」字。就算它被许多脚手架包围,但依然能让人感觉到非比寻常的庄严整齐。
苏联展览馆施工现场画作
作者:李斛,1956 年创作
这个角度应该是展览馆的北侧
这一天,我又带队去展览馆的工地看热闹。
这一看不得了,大家都被惊呆了,工地上多了一颗巨大的红五星。
那颗大五角星能有多大呢?比我家睡觉的屋子都大!许多人围着它正在讨论什么。
有的孩子说是红宝石做的,还有孩子说是用黄金打造的。
我大着胆子凑上前去,偷偷摸了下,这颗五星是红色玻璃和金属制成的,在阳下照耀下璀璨夺目,直到《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上映后,我才准确地找到当时我对它的感觉:「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
抬头望去,展览馆的屋顶上,已经修好了一根细长的金色尖塔,听周围看热闹的人说,这颗大红五星,将放在这个尖塔的顶端,闪耀蓝天。
这回我们这帮孩子说什么也不走了,眼巴巴地等着看现场怎么装这个大五角星,这以后可是吹牛的资本啊。
可等来等去,只是看见现场的解放军叔叔和工人叔叔把这个五星擦了又擦,就是不见往塔顶上装。
只听边上几个围观的大人在聊:「这么大的五星,得怎么装塔顶子上啊?」
「听说得用老吊车,可咱们现在没这么大老吊车能吊起来。」
「旁边那几个不是苏联专家吗?他们肯定有办法。」
我顺着说话人手指的方向,发现大五角星的边上,几个外国人正在跟我们施工人员说着什么,一边对着五星比比划划,一边频频摇头。
我原来只在电影和宣传画上见过苏联人,亲眼看见了苏联专家,心里还挺激动,心想老大哥一定能帮我们想办法。
我们几个孩子眼巴巴地瞪着他们,只盼着能亲眼看见他们把大五角星给吊起来。谁知,都快到中午了,依然没有什么动静。
我们这时候已经开始饿了,互相都能听见对方的肚子在叫唤,可谁也不想走,见到这种事谁拔得动腿啊!
只听得边上的人又说:「嘿,快看呐,苏联专家也没招了嘿,他们也弄不了。」
有的人不信:「不可能,哪有苏联专家干不了的事,他们要是干不了,之前看图纸的时候肯定告诉咱们了,哪能现场抓瞎,肯定是跟咱们『拿搪』,不想这么简单告诉我们办法。」
还有人说:「你们知道什么啊?我可听说了,人家苏联克里姆林宫的塔楼上也安装了这样一枚红色五角星,人家不也装上了吗?他们肯定会有办法!」
我们几个小孩听了,也跟着干着急,恨不得冲上去问问苏联来的专家,这到底能不能装啊。
旁边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推了下眼镜,很肯定地说:「咱们不比苏联,你们看现场根本没有大型机器,我看八成是苏联专家也没办法了。」
话音未落,只见现场的一个大胡子苏联专家猛地举起了双手摇晃不止,好像是跟我方人员在激动地辩解,一连串的俄语打着嘟噜急切的喷薄而出,隔着老远我都能看到他的红脸粗脖子。
双方说了一会,那几个苏联专家竟然一起摇着头走了。
我们看热闹的人一下炸了窝一样:完了,大五角星看来是真装不上了。
几个「部下」垂头丧气地跟我说:「司令,苏联专家也没办法了,这可怎么办?」
我赶紧用《列宁在 1918》的台词给他们鼓劲:「同志们,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可这帮小子听完后竟起哄:「那您就跟这儿等面包吧,我们要回家吃饭喽!」
说着一哄而散。
哼!这帮虾兵蟹将!觉悟太低!关键的时候就犯逃跑主义错误。
他们走我不走,因为母亲给我带了一张葱花饼当午饭呐!
我一边啃,一边自己去西郊公园里看猴。
等看完猴子已经过了中午,正往家走的路上,我突然觉着视线里好像多了什么陌生的东西,一抬眼才察觉,那颗大五角星竟然站在了展览馆的塔顶上了!
它是那么的耀眼,在蓝天的映衬下光彩夺目,我甚至要眯着眼才敢看它。
苏联展览馆施工现场画作,作者宋其香
能看到大五角星已经吊装成功,而脚手架还未拆除完毕
我愣愣地看了半晌,只觉着口干舌燥,双腿仿佛被什么驱使一样,朝着展览馆的方向猛跑起来。
此时工地上已经开了锅一样,解放军、工人、围观的人群,拍手的,喊口号的。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都指向了空中那颗红星。
我急切地想抓住一个人问问,可大家都在欢呼跳跃,根本没人搭理我这个小孩,只听到有人在喊:「中国工人不简单,工人阶级万岁!」
仿佛是呼喊已经不能表达心情似的,施工现场一位指挥模样的人,突然领着大家起头唱了一句:「咱们工人有力量!」
刹那间,所有人跟着合唱起来!虽然歌词不熟练,可大家就是这么跟着曲调,拍着手,畅快肆意地表达着自己的心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为了全中国彻底解放」,更是声嘶力竭一样,那热烈的场面让我这辈子都难忘!
我跟着唱完后,却开始沮丧起来,哎呦喂,这大五角星是怎么安上去的?我是一眼都没看到!
我这不是傻吗,非得去看什么猴儿啊!我要留在这里目睹了全过程,得够我吹一辈子牛逼的!真把我肠子都悔青了,没办法,只能先回家。
到了院里,我跟小伙伴们胡乱吹了一番,说是看见大五角星就跟变戏法一样的装到塔顶上的。
他们听说后先是不信,然后就开始懊恼没有坚持到最后,我则很大度地原谅了他们的逃跑行为。
但其实我也是存了一肚子疑问,直到十一年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这个「秘密」,到底是谁用了什么方法把大五角星给安上去的。
几天后,我才大概从父亲嘴里得知了一些现场的情况:就在苏联专家束手无策的时候,北京的一家工厂派来的一个工作小组,配合现场的施工人员,只用了中午吃饭的这段时间,就把大五角星稳稳的安装成功。
等苏联专家饭后回到工地时候,惊得目瞪口呆,连呼奇迹,要求中国同志告诉他们在缺少重型机械的情况下是怎么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