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印万川。明月,是中国人心中最温柔的一种情怀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孤独凄凉的音乐月印万川。   明月,是中国人心中最温柔的一种情怀。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嘉泰普灯录卷十八》)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二首 其一》王昌龄)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车遥遥篇》范成大)   “如水的月色里,弥漫着中国人的乡情、亲情、爱情、友情,浸润着中国人的爱意、怨意、痛意、恨意。”   如果说有那样一首诗,将明月之美写到了极处,将宇宙的迥绝寥廓与人生的短暂和永恒、“变”与“不变”,混融得天衣无缝,那一定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名《春江花月夜》,看似有5个意象,其实中心意象只有一个,便是“月”。   “春”、“江”、“花”、“夜”,都是“月”的陪衬。   整首诗由“月生”开始写起,紧接着,是“月悬”、“月斜”、“月落”。   明月称谓的改变,偷偷照应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   而就在这轮明月之下,一个诗人,孤身独立于清明澄澈的宇宙之中,见自我,见天地,见宇宙,见众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前八句,明月初升,此时诗人的眼中,是一轮“明月”。   春潮浩荡,如千军万马,奔涌而来,与浩渺无边的大海连成一片。暮色渐深,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仿佛与潮水一道涌了出来。   明月的光辉遍洒江河大地,千里万里。月华流泻,花树愈加洁白晶莹,如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雪。   整个江岸都被这片月色笼罩,如梦如幻。   诗人聚焦在一个“明”字,月亮的皎洁光华,被书写得淋漓尽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接下来八句,诗人望着明月,而自然联想到恢弘阔大的宇宙,想到自己的孤独渺小,此时的月亮,是一轮“孤月”。   时明时晦,时圆时缺,往复循环,生生不已,这就是“月亮”。   面对这种具有永恒性的东西,人总不免去探究它的源头,产生深沉的思索。   于是有了诗人的叩问:   究竟是谁在江边最初看见这轮明月的呢?   江河上方的这轮月亮,又是在何年何月何日,最初照耀着世人的呢?   一年一年过去了,一代一代过去了,月亮似乎永远都是这个样子,而人却已不再是最初望见明月的那一个人。   月亮固然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杳渺的,可是整个人类一直一直绵延下去的话,不也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永恒吗?   写到这儿,不由想起曾听过的一句话: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年轻。   这种靠一代又一代的血脉延续着的、传承着的,便是独属于人类的“永恒”。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接下来20句,诗人由宇宙人生的“变”与“不变”,转到了俗世人间的离恨别愁。此时的月亮,在诗人眼中,当是“相思之月”。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时缺时圆的月亮,也便常常象征着人间的离散与相聚。   在这里,诗人用艺术化的笔墨,将这种两地隔绝的思念,分别从游子与思妇的角度来写。   离乡在外漂泊的是游子,在家温柔而坚定守候的是思妇。   往往是在夜深人静的晚上,闺楼上是因思念无眠的妇人,她望着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的月光,满怀思绪交织着。   一时是恼这月色,偏来撩拨寂寞的心;一时又是盼着这明月,能寄去自己的几许相思。   所有凄恻深沉、无法言说的悲与泪,都含蕴在这月色中了。   你细细地听,细细地看,也细细地被打动。   思妇对着明月惆怅满怀时,那游子又何尝不是魂牵梦萦?   花落幽潭,春光将老,到了归家的时候了呀,心心念念着。   可,山高水远,长路茫茫,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色归家,得偿所愿?   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世间无数痴儿女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月落了,思念还依旧,孤独还依旧,思索还依旧。   乃至1300余年的时光过去了,无眠的夜里,你坐在窗前翻开这首诗,还能感受到丝丝缕缕的月光,洒落在自己的心上。   你感到一种纯粹无瑕的美在心胸摇荡,感到一种远自亘古的孤独令人怅怅,感到一种温柔的情意在汩汩流淌。   感到长风渺渺中,你立身天地宇宙之间,望着头顶的那轮明月,叩问着一切的本源。   那一刹那,天何其高,地何其大,人类是何等的伟大又渺小。   孤独诗人悲月背景音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