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上进的背景音乐小烟盒上诞生的《国歌》与《歌唱祖国》
一,《国歌》(义勇军进行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歌,作词田汉(1898——1968年),谱曲聂耳(1912年——1935年)。多少年来,国歌那高昂激奋的旋律,鼓舞中华儿女战斗,激励着新中国前进!
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前身《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但很多人也许不清楚她诞生在一片小小的烟盒衬纸——锡纸背面上。
上海永嘉路371—381号有个普通的石库门小区。1928年,这里诞生了一个推动我国戏剧发展的社团——南国社,南国社的发起人就是田汉。田汉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1934年,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风云儿女》,由夏衍改编成电影台本。在剧本创作完后,田汉被国民党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入狱。
1935年春天,在狱中的田汉正在因监狱中没有纸张,没法完成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词而焦急。这部描写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战争的故事,因没主题歌使得先生发愁得废寝忘食。一天在室外,他突然看见地下有一片香烟盒内的锡纸衬纸,瞬时眉头舒展,大喜过望。拾起锡纸,在背面奋笔疾书,把电影故事激发给他的满腔激情一下子全部倾注在这张小小的纸片上。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就这样诞生了。后经聂耳谱曲,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战斗的号角,不久便迅速地传遍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小烟盒上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伟大祖国的国歌!
二,《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同《义勇军进行曲》一样,歌词最初也是诞生在烟盒纸上。她的词曲创作者叫王莘。
1949年10月,王莘(1918年-2007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参加了开国大典。在观礼台上,他看到++的队伍喊着口号走过天安门城楼时,心情非常激动,于是萌发了一个念头,写一首大家都爱唱的进行曲。
1950年,共和国一周年庆典前,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把天安门城楼前原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进行重新设计,改写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王莘被标语内容深深地感动了,这不就是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吗?
1950年9月14日,担任天津市音乐团团长的王莘在北京城里听到了小朋友们排练庆祝国庆节节目的嘹亮歌声,看到了秋风中天安门广场上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激情猛动,灵感突发。“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的歌词和曲调随口脱出。后他又引申了:“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王莘觉得这歌唱得挺有劲儿。可当时手中没纸没笔,他担心忘掉,便把歌词记录在了烟盒上。
在返程的火车上,他看着窗外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的不停变换,联想到他曾跨过的黄河长江,曾战斗过的黄土高原和巍巍太行,歌词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于是灵感如泉喷发。便写下了“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词曲经进一步雕琢后,王莘组织天津音乐团的团员首先演唱,然后深入到工厂、农村、码头以及学校中教大家学唱。没过多久,这首有着激昂歌词和欢快旋律的歌曲,便在群众中传唱开了。
《歌唱祖国》诞生的第二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1951年9月15日,《歌唱祖国》在《人民日报》上第一次发表。
从此,《歌唱祖国》便在神州大地上传唱开来,一直传唱至今!
王国成 段争利整理
2022年10月1日
进取激昂的背景音乐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