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啦!防城港的非遗你知道多少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歌名带瑶的歌   6月11日是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的主题是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防城港悠久的历史   绚烂的民族文化   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诞生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下来,跟随文旅君一起   看看防城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民族非遗   京族哈节   级别:国家级   类别:民俗   哈节是京族最为重大的节日庆典。哈节文化主要分布于京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的巫头、山心、氵万尾三个岛屿(俗称“京族三岛”)其及附近的村屯。此外,越南沿北部湾地区的越族村寨也有哈节文化分布。   哈节举办的日期由于各地京族迁到中国定居的日期不同而各不相同:氵万尾、巫头两岛是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农历八月初十,红坎村则在农历正月十五。   京族独弦琴艺术   级别:国家级   类别:传统音乐   2011年,京族独弦琴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弦琴顾名思义只有一根琴弦,是我国唯一海洋性民族——京族的传统乐器,独弦琴演奏的声音尤其灵活,能与所有乐器都搭配演奏。独弦琴主要分布于东兴市京族聚居区,每逢佳节,京族人都会弹奏独弦琴助兴。   胡晓雯/摄   防城壮族天琴艺术   级别:自治区级   演奏形式:“弹天”“唱天”和“跳天”   天琴艺术于2016年成功申报列入自治区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因琴音似叮叮声,又名“鼎叮”,是防城区峒中镇壮族“天”文化中用于祭祀祈福以及娱乐用的乐器,而广为人知的壮族唱山歌活动,在防城港就是通过弹天琴唱天歌表现的。   天琴制作 潘文志/摄   天琴弹唱 潘文志/摄   峒中砧板陀螺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   类别:传统体育   砧板陀螺因形似砧板而得名,是中越边境的传统竞技项目,正常情况下,每逢春节和三月三,峒中镇都会邀请越南友邻一起进行陀螺竞技友谊赛,这也有利于促进边境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民族团结。   龙现富/摄   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   类别:传统技艺   每年清明或农历三月三,广西的各族人民都喜欢制作五色糯米饭用于招待客人和祭祖,只是不同的民族采用染色的原料会略有不同。壮族五色糯米饭一般有红、紫、黑、黄、白五种颜色,除白色是糯米的本色外,其它颜色一般是从红兰草、紫兰藤、栀子、枫树叶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纯天然色素染制而成的。   上思舞鹿   级别:自治区级   类别:传统舞蹈   “舞鹿”是十万大山北麓壮族的特色民间舞蹈,鹿谐音“禄”,有象征吉祥、长寿和升官之意,有人到家里舞鹿,就寓意这家人这一年可“福禄寿”三星高照。   上思虽蕾   级别:自治区级   类别:传统音乐   “虽蕾”是上思县壮族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每到节庆佳节,民间盛行山歌对唱,形成了一种民间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   大板瑶服饰   级别:自治区级   类别:传统技艺   大板瑶是居住在防城区峒中镇一带的瑶族分支之一,黑布打底,绣花纹边的大板瑶服饰是大板瑶妇女的日常服装,尤以夸张的头饰为主要特点,其头饰由用红布包裹的顶板和花布盖头两部分组成,顶板高一尺左右,用大红布折叠成长方块布,层层叠加,最多120层,最少80层,层数越高越表威仪。   刘继亮/摄   疍家服饰制作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   类别:传统技艺   疍家也是属于汉族的一个分支,是福建、广东、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水居族群。疍家服装别有风情,多以蓝天大海的蓝色为基调,版型与旧时大襟衫相似,男女都穿着短、宽、窄袖的上衫,宽短的裤子及于足踝之上。头戴既可遮阳又可挡雨的圆顶垂檐竹帽海笠。   瑶族阿宝节   级别:自治区级   类别:传统民俗   阿宝节是大板瑶集服饰、音乐、舞蹈、美食为一体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四、七月初七举行,“阿宝”在瑶语中是聚会和约会的意思,所以阿宝节也是大板瑶的情人节。“阿宝节”还有另一种叫法是“感恩节”,所以在这天瑶族人民还会跳起“盘王舞”以祭祀“盘王”、还“盘王愿”。每逢节日,大板瑶族人会相聚在用芭蕉叶搭起的凉棚下,对歌起舞,吹奏特色乐器“喃嘟喝”,把酒吃肉笑欢谈。   瑶山响起喃嘟喝 李奇东/摄   瑶族盘王舞   防城区客家民歌民谣   级别:市级   类别:传统音乐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也是汉族分布较广、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讲客家话,在防城区,人们更习惯把客家话称为“捱话”,以“捱话”(客家话)创作、演唱的民歌民谣,长期流行于防城区客家地区。其中客家民歌《俩姐妹》成为防城区文化馆非物文化展演队的保留节目和与越南进行边境文化交流的节目之一。   非遗美食   京族风吹饼   级别:自治区级   风吹饼,又名“冰喇”,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酥脆可口的特点,在我国地方食品中独树一帜,成为名扬广西的休闲食品和送礼佳品。京族风吹饼大如草帽,薄而圆易被风吹走,故名京族风吹饼。   摄影/凌英朝   京族鱼露   级别:自治区级   鱼露是以鱼为原料经腌制发酵提炼的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氨基酸调味液。味道鲜美,可用于汤类、鱼贝类、畜肉、蔬菜等菜肴的调味。   上思鱼丸   级别:市级   鱼丸早期是十万大山北麓壮族人历来最喜欢的鱼类菜谱,随着市场流通才逐渐在上思内流传起来。它的制作方法非常讲究技巧,只用新鲜鲮鱼肉进行制作,成品可煮、可煎、可炒、可炖,营养价值高,多吃不腻。   白糍籺   级别:县级   京族群众一般在过节或重要日子时制作白糍籺。刚做好的白糍籺,形如包,大小匀称,洁白粉嫩;味芬芳,糯香浓郁,馅香淡雅;品俱佳,细滑柔香,沁甜可口。   籺丝   级别:县级   籺丝主要以大米为原料制作,经过烹饪之后方可食用。烹煮后的籺丝,无论水煮还是油炒,口感均鲜香爽滑,风味浓郁独特,深受京族群众喜爱,成为京族群众逢年过节和款待亲朋好友时必备的主食或菜肴。   那良手工米粉   级别:县级   防城那良手工米粉从大米浸泡、米浆磨制、蒸熟成粉等各环节基本保持传统手工做法,以其独特美味广受食客欢迎。   上思沙糕   级别:县级   相传上思沙糕就是俗称的年糕,据县志记载,自宋代狄青远征广南始,当地土人即制作沙糕作为干粮,供官兵们食用。沙糕是广西桂西南一带壮族传统糕点,是壮乡人们逢年过节必备糕点。   香糯酒   级别:县级   香糯酒,是上思县各族人民每逢节庆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助庆饮品。上思香糯,有很多种吃法。一是包粽子、糍粑,做年糕、米花、汤圆,蒸糯米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小吃;二是陈酿糯米酒。上乘的原材料,酿出来的酒芳香可口,饮一小口回味无穷。   糯米糍粑的制作   级别:县级   糍粑哪里都有,但糯米糍粑,还得是上思的最佳。上思香糯米质纯净,洁白如玉,香气浓郁,制成各种食品柔软,粘性强,如蒸之糯米饭粒油光闪亮,香甜可口,挤能成团,放能膨松,软滑而带粘,口感好,气味芳香。   图 | 小红书@广西钦州海味干货土特产   “凉粽”的制作   级别:县级   凉粽的制作流源已久,相传端午节吃凉粽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而沿袭了几千年的民间习俗节日。凉粽也成为了上思壮族同胞的节日美食,这一天,家家户户包凉粽,除了摆上供桌,祭祀祖先外,还用于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赠送。   防城港的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   欢迎前往防城港市博物馆参观   ▍内容来源:防城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内容审核:防城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法律顾问:广西维冠律师事务所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视频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瑶的背景音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